最近稍有时间,继续关注了一下在”也谈模型的重要性“中提到的Building Infomation Modeling(BIM)。在喧嚣尘上的4D、5D技术的幻境讨论中,BIM出现了(以个人学习的感观评论),与上述技术着眼的角度不同,BIM首先解决的是整合整个设计流程,基于实现全过程的与现行设计标准、信息标准无缝结合,使其易用性、整合性空前强大。AIA做出了如下评论:
他是结合了项目信息数据库的信息模型技术,他有望从根本上改变工程项目的建成方式和项目各方的沟通方式。
在我看来,BIM就是使整个设计过程的所有参与方都仅对一个建筑模型进行设计和开发。想法非常简单,但实现起来难度非常大,比如标准问题、接口问题等等。现在看看这个BIM的优势吧:
整合设计过程
BIM不仅仅是电子文件交换的概念,而是提供了一个空前互用的模型平台,进而改变了设计创造、沟通和实施的方式。由于整合了所有设计参数和资料,意味着该模型可以用于成本估算、建筑模拟、工程计划、能源分析、结构设计、地理信息集成、建造、采购管理和设备管理等专业服务和过程。
BIM的建筑信息模型对于工程资料信息的整合能力远远超过了目前大多设计软件公司,基于整合的、参数化的、基于对象的系统将导致设计和建造方式的巨变。事实上BIM的出现与一些大型的设计软件公司的支持分不开。下面是几个参与开发和支持BIM模型的软件:(好像大牌都在里面)
- Bentley Systems Bentley Architecture
- Graphisoft Archicad
- Graphisoft Constructor
- Autodesk Revit
- VectorWorks by Nemetschek N.A.
- Solibri Model Checker by Solibri
通过信息共享增值
这似乎是个老套的命题,但是BIM共享将使得设计过程不仅仅限于提交设计成果本身,而是不断被补充完善的建筑信息库。这些信息被整合在建筑模型当中,并可以按照各个专业领域的标准被提炼出来,使得BIM成为一个工程项目生命周期工具。他可以用于建筑维护和资产管理。
据说BIM杯推动的同时希望采取类似WEB2.0的客户驱动的发展策略,其价值核心是有利于工程初期成本控制、提高设计生产率、便于后期维护。
其实纵观国际建筑设计前沿,整合性设计以及更加数字化、专业化的分析工具的应用正是推动BIM这种工具出现的动力。但是国内,好像很遥远。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我更加看重的是这种资源整合、过程整合以及无缝交流的前景。至少,fast track(并行设计施工)将更加”猖獗”。
下图是AIA对于BIM的一的图示
Filed under: AEC,BIM,PM,Software — clockwork59 @ 5:49 上午 Comments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