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未更新,摘抄一下旧作,算是宣示存在。
管线综合一词原本来自城市规划设计,是地下管线综合设计与排布的简称。在BIM应用中,有一项叫做“clash detective”的应用,英文直译是碰撞检查。然而碰撞检查难以构成工程业界较为独立的任务作业,进而大家开始使用“管线综合”来描述由revit的“clash detective”的应用所引发的一些列工作。
被称为管线综合的工作是贯穿工程的整合设计过程的,这里的设计不是设计单位完成的设计工作,而是所有项目设计的设计任务,它包括设计方、总包方、分包方的设计任务。即管线综合工作包括:
1、初步设计早期由机电总负责人或者总体专业部门进行的管线系统规划or路由规划设计,旨在规定约束各个专业管线的大体布局走向和空间占位;
2、初步设计后期各个专业进行的管线系统设计,旨在完成系统性能设计的基础上详细布置管线走向、空间占位、与建筑/结构的空间关系等;
3、施工图阶段针对管线施工与安装工艺做出细节性设计,旨在完成节点、工艺、安装方法等例如管线支架体系,保温体系等;
4、施工单位所做出的施工详图、深化设计,是针对特定的部位进行的支架(含结构生根、支架用料参数、焊接工艺、管道支撑方法等)、保温(管道基地处理、保温做法、外保护壳等)
5、针对检修、维护以及现场制作安装等进行的管线细节调整等。
上述工作中会不断涉及到“碰撞”问题,因此clash detective”即碰撞检查的工作实在上述工作历程中不断重复的,多方参与和协同的。
管线综合设计的成果,无论是设计阶段还是施工阶段国内都没有类似的独立的图纸与之相对应,不过北美的工程体系中可以找到类似的图纸成果对应。这种图纸被称为CSD,combined shop drawing。根据后面的解释,可以参照CSD的工作成果定义,即除了模型之外,还应该有各种类型的详图、节点图、施工时序图和料单、量单。
CSD是总包方为了做深化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必须进行的前置设计工作。该工作的目的是尽量消除管线排布矛盾,设置各个专业施工作业交接界面,进行施工组织、工料准备和工作量预计量。该工作的性质按照中国的传统就是深化设计,而在西方体系中,这是shop drawing的一部分。无论如何称谓,该工作都被交由总包方处理,因为设计目的已经包括了施工方法,而施工方法则是承包商的权利义务之所在。
衍生词:管线综合管理
上述管线综合工作的核心是减少管线排布矛盾的同时保证系统性能,保证施工工艺和进度。总体而言这项工作无论在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都需要多方协同工作。因此就需要参与各个专业人员,各个参建方能够步调一致,信息共享,集中与分工协同。所以就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工作。这项工作在西方工程管理体系中被定义为coordination(协同),但是管线综合管理与西方的协同之间存在工作和管理范围的差距。简而言之协同范围更大。
说到管综的管理,在施工阶段我们可以从西方对于shop drawing的管理学习和借鉴。施工阶段的shop drawing提交发出审批基本适用于基于BIM的管综深化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