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决策的背后
2006-06-12
手头正好有一个项目,需要进行决策分析。而我正在考虑是否应该使用“决策树”技术进行所谓的决策分析。但是在工作的过程中我感到怀疑:是什么影响我采用一种分类方法,而不是另外一种?显然,我预感到了另一种方法得出的可能的结果并不一定可以支持我的观点。我希望采用的分类方法将刚好导出我预期的观点,即通过某种方式,合约双方可以实现“双赢”。那么经过我的过滤而形成的这颗“决策树”还科学吗?
感谢赫伯特·西蒙 ,西蒙认为:
绝大多数的人类决策,不管是个人的还是组织机构的决策,都是属于寻找和选择合乎要求的措施的过程,这是因为寻找最大化措施的过程比寻找前一个过程要复杂得多。后者首要的条件是存在完全的理性,而现实中的人或组织都只是具有限度的理性。
也就是说,大多数人追求的并不是完全理性、绝对科学的“最优决策”,而是在追求有限度的理性下的“最满意决策”。而这一心理动因将无时不刻地影响决策者的决策。
这样的行文不免又替自己开脱的嫌疑,但的确可以解释我的疑惑。同时他正好提醒了我,先入为主的作法本身就已经偏离了科学。使用科学工具只不过是替自己披上了“科学”的外衣。因此作为咨询工程师,能够站在客观、公正、科学的立场上并不是想象的那般容易。
特此记文,用以克己。
Filed under: PM — clockwork59 @ 7:46 上午
Comments (1)